在今年春節和冬奧會、冬殘奧會舉辦期間,在全市開展“北京2022”京城迎冬奧、非遺賀新春非遺主題系列宣傳活動,重點宣傳在冬奧村、冬奧主媒體中心舉辦非遺展示活動,在非遺老字號和北京各區開展的有特色的非遺主題活動。宣傳活動旨在營造春節期間首都雙奧之城文明、祥和、熱烈的文化氛圍,營造首都群眾歡樂喜慶過春節的“年味兒”,豐富疫情防控期間群眾文化生活,促進文化消費,展示非遺傳承人、保護單位、老字號積極融入當代生活,推動非遺文旅融合、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講述生動的北京故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文化中國—走進冬奧會里的非遺
北京市文旅局配合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在北京冬奧村、延慶冬奧村和冬奧會、冬殘奧會主媒體中心進行非遺展示。以“文化中國”為主題,展示圍繞冰雪、春節和長城等主題,遴選“燕京八絕”技藝等代表北京獨特文化魅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300件展品入展,講好北京非遺故事,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風采,同時也把紅紅火火中國年的喜慶年俗融入冬奧村,使各國運動員感受中國文化的溫度,傳遞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聲音。
300件非遺展品入展北京冬奧村、延慶冬奧村和冬奧會、冬殘奧會主媒體中心,用心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一是“用力”服務保障冬奧會。為配合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向北京、延慶冬奧村“文化中國”展示區和主媒體中心提供北京非遺展陳支持,市文旅局組織各區文旅局、北京工美行業協會、北京非遺老字號、北京京城非遺人才創新發展聯盟等開展了全市非遺展品征集、策展思路專家研討、實地踏勘、試布展等系列工作,共征集到景泰藍、宮燈、“兔兒爺”泥塑等展品500多件,實際入展近300件。二是“用情”傳遞中國文化溫度。作為對外交流、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北京冬奧村、延慶冬奧村廣場區共800平米、主媒體中心200平米的展示區,圍繞冰雪、春節和長城等主題,以極富中國文化特色和北京歷史文化底蘊的非遺展品,在競技比賽的緊張氣氛和冬季的寒冷環境中,營造了紅紅火火中國年的溫暖氛圍,使各國運動員感受中國文化的溫度,彰顯北京作為雙奧之城的傳統文化魅力。三是“用心”傳播北京優秀傳統文化。以冬奧會、冬殘奧會為平臺,講好北京非遺故事,為北京優秀傳統文化和“一城三帶”、非遺老字號激發新活力、非遺傳承人培養、促進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等,提供高層次對外展示空間,促進首都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
二、福到萬家--走進社區里的非遺
以冬奧為契機,組織和支持全市各區文旅局在社區、村舉辦迎冬奧、賀新春的非遺主題活動,如東城區文旅局舉辦“當非遺遇見冬奧”直播活動,傳承人講解其為2022北京冬奧會制作的主題作品,并帶領直播主持人體驗制作冬奧主題非遺作品;西城區文旅局舉辦線上廠甸廟會,開展廠甸廟會“廠甸研選?春試筆薈”公益活動,展示廠甸廟會文市特色和琉璃廠地區非遺老字號文化底蘊;海淀區文旅局在五棵松體育館、首都體育館以及7家簽約酒店中進行非遺精品展示展覽;昌平區文旅局舉辦獻陵五虎少林棍“與冬奧同行”非遺演出,以五虎棍展演迎來虎虎生威的虎年;懷柔區文旅局舉辦“斂巧飯”文化活動將分享斂巧飯并開展走百冰、冰車等冰上民俗活動及冰壺、滑雪等體驗項目等,積極營造城鄉群眾迎接冬奧、享受冬奧氛圍,豐富疫情防控期間文化生活,讓群眾享受有傳統“年味兒”的春節。
三、京城味道--走進老字號里的非遺
老字號的傳統文化和絕活兒技藝是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優秀代表,如北京市琺瑯廠的景泰藍制作技藝、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技藝、同仁堂的中醫藥文化、全聚德的掛爐烤鴨技藝,這些老字號的非遺數量眾多、門類豐富、覆蓋面廣,對于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需要,打造北京旅游文化金名片,彰顯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都具有重要意義。在冬奧和春節期間,非遺老字號將推出冬奧新品發布、新春促銷等豐富的非遺主題活動,如全聚德推出“冰雪火鴨”等15道體育創意菜,紅螺在北京果脯博物館舉辦“果脯里的故事,年貨中的非遺”展銷活動等,通過激發新活力、不斷探索融入當代生活的新方式,實現技藝傳承與發展。
每一件非遺作品,都代表著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都牽系著一個或一群非遺傳承人,都蘊含著一個感人的故事,上演著傳承人們在當代生活方式沖擊下的發展困境中堅守技藝、不懈努力探索發展的生動畫面,同時也反映著政府部門發揮主導力量、依法深入開展非遺保護的工作實踐。